按标签显示文章: 职业教育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结果的公示》,我校教师刘庆主持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获评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是由教育部权威评审认定,旨在引领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代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最高水平。此次我校课程的入选,不仅是对我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深度肯定,更是对我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持续深耕细作、追求卓越的现实体现。

征程万里,驰而不息。我校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教育创新,全力打造高品质“金课程”,为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注入强劲动力,不断推动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为学校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质量保障。

5月19日下午,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学术报告厅启幕。我校党委书记刘友林,党委副书记、校长朱泽彬双双参会,分别主持分论坛一,在分论坛二作交流分享。

此次年会以“‘三教三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教育强国、强市建设,为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来自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领导、重庆市教委领导和职能处室负责人、“云贵川”职业教育学会领导、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各会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科研骨干教师、学术委员会成员、智库专家及优秀论文获奖代表共计350余人出席会议。

本次学术年会设立了三个分论坛,分别聚焦于“探索职业教育职普融通新格局”、“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以及“健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新机制”等议题,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刘友林作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担任第一分论坛主持人,论坛主题为“探索职业教育职普融通新格局”。为了更好地理解分论坛主题,刘友林提前进行了主题研究,材料梳理,充分准备,以其睿智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和平实的语言,架起论坛交流的桥梁。昭信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张皓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海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郑添华,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党委副书记、校长何政文依次作交流发言,深入讨论了职普融通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以及构建普职融通教育体系意义目的。本场论坛持续90分钟,讨论热烈高效、扎实有深度,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对职普融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将保持这份干劲,携着这些智慧闪光的思想投入工作岗位,为职普融通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作出更大贡献。

在分论坛二“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的讨论中,朱泽彬以“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 打造产教融合升级版”为主题作交流发言,分享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创构“园团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建双基地、共育高技术技能人才,创新“三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等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理念与治理、规模与质量、服务与贡献,全国一流、世界水准的优质职业学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输出新人才、新动能。

市级首批公共实训基地

  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工商学校践行“做强做精”的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正朝着建设“西南领先、全国一流、世界水准的优质中职学校”阔步迈进。

  融入大格局、树立高标准、激活新动能。重庆工商学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总抓手,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打造以文化人“主阵地”、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点燃服务经济“强引擎”,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培根铸魂

  塑造立德树人新生态

  “校风是引领办学方向的精神内核,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它们与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终身发展密切相关。”重庆工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友林说。

  近年来,重庆工商学校提炼“厚德砺能、乐业创新”的校风,“崇文尚技、明理笃行”的学风,以文化建设、质量提升、环境优化等为主要途径,推动文明和谐校园建设。

  凝练精华,推进文化建设更具特色。学校形成了以黄炎培职教文化为根本,以抗战文化为补充,以工匠文化为主导的“琢信”文化,建成“琢信”步道、“一训三风”文化墙、技能大赛“冠军大道”、鲁班文化广场,建构“一线四维五周三节三会三赛”活动育人体系,激活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源头活水。

  守好初心,助力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将“高标准办学、高质量育人”作为办学治校根本,将“培养能工巧匠、孕育大国工匠”作为育人初心,以争创国家级“双优”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等为重要抓手,建构质量管理三大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模式,实施质量提升六大工程,持续优化校风学风建设。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6金36银37铜,杨天雄等10名学生获“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职教之星”。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构建“校-系-班”三级协同育人体系,“校-家-社”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校-行-企”三元协同育人平台;深化育人理念人本化、育人队伍专业化、育人环境职场化、育人方式情景化、育人路径课堂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精神培育、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拓展学风校风实施的宽度与广度,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聚焦服务“三农”

  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

  重庆工商学校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精准对接“三农”发展需求,从搭建专业平台、培养人才队伍、帮扶支持协作等方面切入,当好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基础。学校结合多年来积累的教育、教学以及电商、培训等优势特色,年开展涉农培训1200人次,提供技术服务36次,直播带货产值800万元;开展了种养殖技术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等涉农人员培训2803人次;完成了15期农民工新市民培训,参加培训625人次。

  同时,学校构建“团-村结对”模式,开展“团村”结对15个,年开展农村工匠、种养殖业等培训10000余人次;培育孵化乡村中小微企业16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1000人次……培养一批批有知识、善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农民,走上“拥有一技之长、致富发展更强”的道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学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乡村的优势特点,聚焦乡村振兴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建成乡村振兴电商平台、“助农”田间学院、“相勤”农机维修站、“智建”乡村设计服务中心、种养殖示范园、产业示范村,推动人才培养链、科技推广链、农业产业链精准对接,努力实现“培养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产业、服务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社会效益。

  接下来,学校将在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培训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把专业设在产业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培训融进田野里,把人才留在事业中,绘就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

  服务产业发展

  助力区域经济顺势腾飞

  2022年3月,潘昭亮雕刻大师工作室在重庆工商学校成立。据了解,“潘昭亮雕刻大师工作室”由重庆工商学校、深圳市潘昭亮玉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津区玉雕协会三方合作建设而成,中国琥珀雕刻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家潘昭亮担任主持人,工作室现有成员5人,均是国家级大师。

  依托重庆工商学校强大的办学优势和技能教学经验,“潘昭亮雕刻大师工作室”围绕“厚品德、精技能、宽基础、能发展”的理念,加强与硒玉产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力争每年为硒玉产业培养10-15名玉雕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实现扩大规模、品类增加、品质提升、影响深远,为江津打造“中国硒玉之乡”赋能添彩。

  以“潘昭亮雕刻大师工作室”为实践载体,打造“江津硒玉”这一地域文化金名片,是学校依托雄厚办学实力,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积极探索。

  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对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重庆工商学校牵头在2009年成立重庆工商职教集团,成为地跨渝西、黔北、川南、滇东等西部地区的庞大中等职业教育联合体。“园团融合”集团化办学模式,被教育部推介为全国七大模式之一,开启了重庆市中职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先河。走过十余年的发展之路,学校又创设了“团盟联动”“团村结对”两大模式,积极推进“政行企校”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了集团化办学“第二次飞跃”。

  今后,学校将借力集团平台与丰富资源,在激活力、增效益等方面大胆创新,在提质量、树品牌等方面敢为人先,在强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上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推进职业教育起站上“新高地”、攀登“新高峰”、书写“新辉煌”。

学术著作

教学研究学术相关论文、著作 | 点击查看

开发教材

自主开发针对性专业教材 | 点击查看

其他出版

重庆工商学校其他出版刊物 | 点击查看

Baidu
map